2021年被認為是國產
單片機(MCU)制造商的一個轉折點,原因是全球芯片短缺和美國制裁。如今,全球MCU市場已經由六家公司壟斷:英飛凌、恩智浦、瑞薩、意法半導體、德州儀器和Microchip。這六家企業占全球市場的90%左右。在此期間,臺積電負責生產約70%的
單片機。

但是,國產單片機一直在努力追趕。當前,國產單片機僅有5%的MCU來自國內,而到2025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25%。舉例來說,國內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商之一比亞迪的半導體部已經開始著手開發MCU汽車。
相對于處理器、存儲芯片、射頻器和功率半導體而言,國產單片機所面臨的壓力相對較小,且通常在行業中獲得的政策支持也較少。
2021年是一個轉折點。MCU除在汽車電氣化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外,隨著美中貿易沖突的爆發,對美國以外供應商的采購是必然的需求。另外,在全球晶片短缺的情況下,對產能的增加要求也加快了國產MCU的生產。在2025年之前,中國MCU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將從現在的3%上升至10%。
實際上,國產MCU的生態系統已逐步成熟,產業所提供的產品種類也越來越多。作為MCU產業中的一級供應商,過去15年中,中國汽車一級供應商的出現,一直是國內MCU廠商所關注的焦點。國內晶片自治和汽車電氣化推動了這類一級供應商向中國品牌采購。此前,中國一級供應商首選歐美成熟的MCU品牌,以滿足汽車行業嚴格的安全要求。由于MCU仍只是汽車制造成本的一小部分,這些廠商幾乎沒有人愿意冒風險轉行于國內MCU供應商。
當前,國內MCU供應商選擇將車輛信息娛樂系統等安全性要求較低的領域引入,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。同時,MCU行業也正試圖通過向中國汽車廠商供應,進軍全球市場,并開始向國內外汽車廠商提供合資企業。
以上就是宇凡微
單片機開發工程師分享的國產單片機資訊。宇凡微專注單片機應用方案設計與開發,mcu定制開發,致力于給廣大廠家提供更加新穎實用的電子產品!